从会计角度看,寺庙和林业这种特许行业很像(林业要林业局指定的才能去估价一些经济类植物),需要宗教事务管理局指定的会计所和会计师才能从事这种审计证券配资炒股,我至今还没看到过正经做审计的寺庙,也没遇到过专门做这类的会计师,但想必这种是纯乙方的市场,应该有不少钱途!
当然,我查阅了下,寺庙在财务角度确实是有国家法律法规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等,还包括2022 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发布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等,这些法规都明确要求寺庙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接受监督。
而且各宗教(如佛教、道教等)自身的教规教义中关于财务、资产管理的规定(如佛教寺庙大部分都有的 “三宝物” 管理规范),因此,一般上规模的寺庙,估计都有自行制定的财务审批流程、捐赠管理办法、资产登记制度等,平时大多会委托居士打理。
从法理上而言,寺庙确实每年都应该由政府监管部门委托审计:由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财政部门或审计机关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开展,重点核查合规性。并应该设立内部审计制度对日常财务、资产进行常态化监督。并接受接受捐赠人、信众或社会公益组织委托的独立审计,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度。
但实际上,大家都懂的,很多事情确实“约定成俗、流于形式”,而且“寺庙不是你说审,说审就能审”的,牵扯面极广,但部分地区要求寺庙每年聘请审计,并将相应底稿和审计报告上传云平台备查!
从审计角度看,寺庙审计需覆盖财务、资产、合规性及内部控制等多维度,具体可能包括(我自己没见过,纯会计角度猜测):
(1)收入审计:重点核查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与完整性
这部分包括:
香火钱、功德箱捐赠:核查是否建立台账(区分现金、扫码捐赠),是否存在 “坐支”(直接用收入支付开销)、白条抵库等问题,现在多了个支付宝/微信流水核查(很多是个人账户,甚至有些寺庙有承包功德箱的操作)
定向捐赠(如修缮、助学、慈善项目):是否按捐赠人意愿使用,有无挪用(如将 “佛像修缮款” 用于其他开销);
政府补助、社会捐赠:是否纳入合规账户管理,是否符合补助 / 捐赠用途;
经营收入(如经书销售、法会服务):是否按规定纳税或享受免税政策!
(2)我这里再强调下,寺庙要不要交税!
增值税: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寺院、宫观、清真寺和教堂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但如果寺庙开展文艺表演等商业活动取得收入,且不属于宣传推广传统文化目的,则需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宗教寺庙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免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但如果寺庙将部分房产或土地用于出租等经营活动,那么这部分出租房产和土地应依法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企业所得税:寺庙可申请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获得免税资格后,其接受捐赠收入、政府补助收入(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会费收入、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免征企业所得税。若寺庙从事营利性活动,如开设商店销售纪念品、提供餐饮服务等,其相关收入应纳入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
此外,寺庙的商业子公司应该视同社会盈利性组织,依法纳税,如少林无形!
(3)支出审计:核查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这部分应该包括:
日常运营支出(僧人生活、水电、维修等):是否有合理凭证,审批流程是否规范;
宗教活动支出(法会、祭祀等):是否在批准范围内,有无超支或挪用;
慈善公益支出(扶贫、救灾等):是否真实开展,有无虚构项目套取资金;
人员薪酬:是否存在违规发放工资、津贴(如寺庙管理人员超额领取报酬)。
(4) 资产审计:寺庙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
这部分应该包括:资产登记:是否建立完整台账(如文物需记录年代、规格、来源),实物与台账是否一致;
资产安全:文物、法器等是否有专人保管,有无盗窃、损坏或流失(需结合监控、保管记录核查);
资产处置:房产、土地等重大资产的转让、租赁是否经宗教事务部门批准,是否存在违规交易(如低价出租寺庙场地用于商业活动);
资产增值:如寺庙投资(如理财、公益项目),是否符合非营利组织规定,收益是否用于宗教或公益用途。
(5) 合规性审计
这部分应该包括:
宗教活动合规:是否在登记的活动范围内开展活动,有无非法传教、违规举办大型活动(如未报备的跨区域法会);
商业化合规:是否存在 “过度商业化”(如强制捐款、高价销售宗教用品、捆绑消费),是否违规设立商业机构(如寺庙内违规开设酒店、商铺);
税收合规:寺庙作为非营利组织,是否按规定办理免税资格认定,是否存在隐瞒应税收入(如经营收入未申报)。
制度合规:是否建立财务审批、现金管理、捐赠登记等内控制度(如香火钱需双人核对、每日入账);
流程合规:是否存在 “一言堂”(如住持直接掌控资金,无审批流程),关键岗位(如出纳、资产保管)是否分离;
监督机制:是否设立财务公开制度(如定期向信众公示收支),对违规行为是否有追责机制。
不过,我说的这些,都是纯理论化的,现实环境里肯定不可能这样的,大概率就是方丈让你把账平了,于是会计师就把账平了,毕竟谁敢审计“菩萨的事”啊!
而且,僧侣普遍对于俗世的技能掌握不足,懂财务和管理的就更少了,就算要审计,可能都找不到该有的底稿和问询的人员!
其实这次少林寺也释永信事件也反应了这个问题,说到底,少林寺没错,如果有错,只有是做事的人,如何保护宗教文化遗产的同时,遏制 “庙宇经济” 的异化,让信仰回归本质才是最考验人性的修行!
九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